学校校报

学校校报

2024年3月20日总第1008期

时间:2024-03-20浏览:10来源:新闻网作者:摄影:

3月20日.pdf

第一版

学校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314日下午,学校党委在行政楼B301会议室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李江,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史健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副校长王岩松、许开宇出席会议,全体纪委委员、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主持。

校党委书记李江指出,2023年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总体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教卫工作党委组织开展的高校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综合评价为“优秀”。李江书记从新形势下学校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新任务下学校面临的内部风险两方面,研判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李江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突出目标导向,扎实推进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好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做好新一轮巡视巡察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抓实“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通报了2023年学校选人用人情况。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通报了2023年学校监督执纪情况。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通报了2023年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及整改情况。纪委副书记段海霞传达了中纪委三次全会及市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会上,学校举行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签约仪式。校领导正职与副职,全体校领导与机关部处长、直属单位负责人、学院书记和院长代表分别签约并颁发了2024年学校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会议号召广大党员要始终肩负教育强国建设重任,心系“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一刻不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护航。(党办)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部署推进新学期重点工作

314日,2024年春季学期学校中层干部会议在松江校区行政楼B3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李江,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史健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副校长王岩松、许开宇出席会议,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主持。

会上,李江书记传达了2024年春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从六个方面部署了2024年学校重点任务,着力从国家战略、时代挑战、服务上海、对标全球等四个层面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要探索中国式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道路,打好学科发展转型升级、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服务效能提升等“四场攻坚战”战略举措,管党治党、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六大关键指标要敢于谋划、敢于对标、敢于超越。李江书记强调,全体中层干部要立足新阶段、新征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狠抓落实,胜利召开第四次党代会,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俞涛校长传达了2024年春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对做好学校行政工作提出部署和要求。俞涛校长指出,2024年是学校深化发展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始终坚持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全力做好博士单位和博士点建设冲刺等重点工作,并以建造中国及世界需要的应用型大学“殿堂”为喻,阐述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观点:以“学生为中心”和“质量控制”作为两根“顶梁柱”,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开“看产业”“看世界”“看未来”的“三扇窗”,让学生能将“产业需求看得更近”“国际视野看得更多”“未来发展看得更远”;敞开“产教融合”“全球化”的“两扇门”,培养具有全球眼、爱国心、鲁班手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史健勇副书记部署及展望组织、统战、机关党委、教师、政治稳定、民主管理等方面工作。门妍萍副书记部署及展望纪律检查、监察、巡察等方面的工作。朱晓青副书记、副校长部署及展望宣传、人事、学生、艺体等方面的工作。王岩松副校长部署及展望申博、研究生教学、财务资产等方面的工作。许开宇副校长部署及展望学科建设、科研、规划、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夏春明副校长(许开宇代)对本科教学、国际交流、对外合作等方面进行部署并提出工作要求。

会议还隆重举行了“2023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志宏校长奖’”颁发仪式,对获此殊荣的金晓怡、周俊、郑静、张敏、黄建伟、王晗、杨冬野、杨瑾、崔开昌共9位老师进行颁奖和表彰。(党校办)

 

我校案例获评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日前,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我校报送的《以学院差异化评价激发改革发展活力》案例(负责人:许开宇、殷志祥、赵军)成功入选,成为全市遴选出的23个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之一。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持续形成评价改革制度成果,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案例将二级学院分类评估作为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有力抓手,拓宽了高校分类发展路径,代表了我校探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卓越成效,对加强高校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是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总结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单位教育评价改革经验而组织,每个高校限报3项,综合考虑前瞻导向、实践创新、实际效果、推广价值等因素,经单位推荐、函评初筛、会评复审等程序评选确定,评选结果在“上海教育”等平台上公布。优秀案例将视情统筹安排在主流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对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将在《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刊载报送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和上海市领导,并依托部市共建机制在全国宣传推广。

今后,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服务学校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为加快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发规)

 

第二版

上海市台办副主任阳礼华一行来校调研

315日,上海市台办副主任阳礼华、海外处副处长樊晓等一行来校调研对台工作,校长俞涛出席调研座谈,校长办公室主任王佳杰、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王勤等陪同调研。

俞涛校长对阳礼华副主任一行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欢迎,介绍了我校对台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近期工作进展。

阳礼华副主任充分肯定了我校对台工作成效,建议我校结合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两岸教育合作及师生交流特色活动,服务两岸教育文化及学生交流。

王勤主任介绍了我校台湾学生培养、学生赴台湾地区高校学习交流及对台教育合作项目的基本情况。与会人员围绕对台工作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阳礼华副主任一行还考察了我校轨道交通、5G+人工智能和航空模拟驾驶等重点实验室。(国交)

 

校领导带队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建设

312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副校长夏春明、许开宇一行深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封装技术专业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学院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代表进行深入交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班子成员,系室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代表参加调研。

俞涛校长在调研时指出,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石,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封装技术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俞涛校长强调,学校高度重视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想清楚、明白干、多方赢。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上,要深刻认识到专业在服务国家及地方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工作。俞涛校长要求,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与交流,有组织地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夏春明副校长提出,学院要继续做好产教融合的跟踪总结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优化策略,努力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品牌。

许开宇副校长建议,学院要进一步找准专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明确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确保专业建设的每一步都稳健而富有成效。

李军院长代表学院详细介绍了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现状,以及近年来该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专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结合部门业务为电子封装专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此次调研不仅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学校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学校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推进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办、人事处、规划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财务处、资实处、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陪同调研。(材料)

 

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319日下午,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特邀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专家宣讲团成员,大学生宣讲团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主持。

干春晖教授通过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上海考察指导的时间节点,清晰地梳理了“五个中心”的历史由来,指出“五个中心”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一以贯之的总体定位,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具有重大意义,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并从“五个中心”建设所面临的世界形势、中国形势及上海的比较优势等方面重点阐述了以高端产业引领,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地位、提高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提升贸易中心枢纽功能、提升航运中心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强化科创中心策源功能等“五个中心”的建设路径。教授的报告提纲挈领,专业细致,对我们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门妍萍副书记在主持会议中强调,各二级党组织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做到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组织中心组学习和集中宣讲,积极邀请学校专家宣讲团成员前往授课和宣讲,推动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杨晓瑞)

 

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315日下午,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远作《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实践》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科研秘书,辅导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王岩松主持。

朱新远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立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整体格局,从背景形势使命要求着手,为我们重点阐述了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力量。同时结合强化科技创新策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具体做法和先进经验,为新一阶段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的破题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对我们深刻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借鉴作用。

与会同志表示,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优势,全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作为、揭榜挂帅,在注重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同时,尽早谋划布局相关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守正创新、改革攻坚,为国家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工程大力量。(杨晓瑞)

 

第三版

【喜迎党代会】培根铸魂育新人踔厉奋发谱新篇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学生管理服务、学生社区阵地、国防和军事理论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踔厉奋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党建引领,学生思政教育取得新突破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五育并举,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三学三立”“十百千万”“四个100”“学、访、讲、赛、展”“学习立德”等专项行动,在学生党员和群众中分层分类开展主题教育累计1642场次,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上海基层党建网等宣传报道。深入打造高质量精细化日常思政工作体系,开展校领导“开学第一课”、院系领导“新生思政课”、新学期“思政大课堂”等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实施“劳动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传统文化、国防安全”等专题教育1320场次;深入挖掘导师典型,开展院校两级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积极开展导学关系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持续擦亮学生思政特色品牌,“同思同频,同讲同行——师生同台讲思政”项目入选上海市示范培育项目;荣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全国易班共建高校优秀工作案例展示、上海优秀易班工作站、长三角地区“新时代中国说”学生讲师团大赛等市级以上各类学生荣誉325项;推出“程智、程学、程思”虚拟辅导员,深入打造程园学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融媒体+思政”网络育人矩阵,在全国和上海市“一节一推”活动中累计获奖57项。

 

围绕服务大局,就业育人取得新实效

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暨就业状况布点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上率下促就业。构建生涯咨询、生涯探索、就业指导、专项研究“四位一体”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开展访企拓岗等八大专项行动,坚持多措并举促就业。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孵化基地”等10余项;获评 202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A级站、毕业生事迹获批教育部第四届、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等;学校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 95%以上,毕业生薪酬在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29位;就业工作受到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 40 余次。

 

聚焦以生为本,学生管理服务取得新提升

坚持将“扶智”与“扶志”有效结合,提升学生资助服务精准度。成立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学校—学生处—学院”三级资助管理体系。修订评审文件,优化工作流程,推动资助项目评审规范化。建立学工系统一体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资助”模式,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准落实资助发放。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路径,在上海市举办的“十佳资助大使评选”、资助工作案例征集及征文等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得佳绩。整合校内外帮困助学资源,在学生生活园区设立工程里弄“慈善爱心屋”。开展“四航工程”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以心育心,打造“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和六级心理育人工作网络,实施“一季一报”制度,做到心理问题学生“一人一档”。荣获上海市心理先进集体、微课程大赛、师生心理知识大赛、班级心理委员大赛等多项优秀组织奖和个人单项奖。

 

整合资源下沉,学生活动阵地打开新格局

完成“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程园共享学习中心”“程园创客中心”等“四中心”育人场域初期建设,推进软硬件升级和育人力量进一步下沉,为全校师生在园区提供更加便捷、舒适、温馨的“沉浸式”“场景化”育人空间和管理服务。优化社区育人“功能环”,组建学生自管服务团队、构建学生干部自管机制、促进园区活动五育并举;织密社区育人“服务网”,促进班导师、兼职辅导员等持续深入一线形成“新三同”育人共同体;推进接诉即办,完善党员责任宿舍网格化管理机制。

 

激发家国情怀,国防教育展现新面貌

围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大学生军政训练、大学生征兵、民兵和国防教育工作中完成预定目标。鼓励应征入伍,激发爱国热情,不断优化征兵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考评办法,形成征兵工作的激励考核机制。完善军政训练,拓展育人功能,将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加强大学生征兵宣传,建设军事理论教研团队,深化国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近5年累计476名学生投身军营、献身国防,连续5年获得上海市征兵先进单位,在上海高校征兵工作中连续2年荣获“优异”评价。

 

坚持凝心聚力,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

推进辅导员队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6”系列文件,让辅导员队伍“招有序、培有质、考有准、能有升、晋有径”。近5年,辅导员队伍承担教育部、市教委等多项市级以上课题;9名辅导员先后获辅导员论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市级以上工作实绩奖励;2名辅导员荣获“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位获“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多名辅导员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学校即将迎来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学生工作也迎来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全体学生工作者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到学生工作全过程,以奋进的姿态和铿锵的步伐投入到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打开教育事业发展新天地!(学生)

 

第四版

【志宏校长奖?科学研究】杨冬野:材料科学赋能集成电路装备

编者按:2024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学校擘画发展宏图,建设人才高地,出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志宏校长奖”评选办法(试行)》,旨在鼓励潜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教职人员,深刻把握新时代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洞悉新时代“科教融合”的发展路径,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科技自立自强的“助推人”,在学校持续优化的制度保障和激励平台上大有作为。

 

杨冬野教授,是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科研团队负责人,其带领的科研团队,面对近年来集成电路装备的产业亟需,开展了“高刚度不锈钢复合材料研制和开发”“稀土氧化物等离子防护涂层粉末制备”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平台控制系统”的研发工作,收获基于“平板显示干法刻蚀系列G4.5G5.5G6.5G7平台研发”的横向系列课题3项,累计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专利成果转化3项,授权软著2项。科研团队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设计并开发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干法刻蚀系列平台,研制并完成型号定型和首台套的销售,实现了该装备在半导体工程领域的应用,是我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的优秀践行者。

杨冬野教授及团队高度重视学科交叉、互补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始终秉承团队合作“1+1”大于“2”的协同效应,聚焦集成电路领域,跨学科组建了智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科研团队,旨在通过汇聚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共同推动集成电路装备的技术积累。在科研团队的日常工作中,组织学科间的研讨与交流,鼓励团队成员打破学科壁垒,以更开放的姿态进行合作与交流,团队成员间结合“材料研发”“工业设计”和“数字化”方面的科研基础,勇于尝试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于挫败中积累经验,在集成电路干法刻蚀平台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开发技术上实现创新。

杨冬野教授及团队始终坚持科研反哺教育的执教理念,致力于提升材料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学生建立了定期交流研讨的机制,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将产业需求与教育目标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屡获佳绩,荣获上海市新材料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指导的研究生人均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专利2项。有3名学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为集成电路、材料行业和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志宏校长奖?教育教学】黄建伟:扎根教材研修,培养核心素养过硬的新时代人才

 “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起点、高标准精品教材”是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教育部办公厅《“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赋予深耕教育一线广大教师的新使命。航空运输学院黄建伟副教授,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适应结构化、模块化、数字化的专业课程教学和教材出版要求,带领团队精心打磨教材内容。主编的《民航地勤服务(第5版)》教材成功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023年),在推动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伊始,面对教材建设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带教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整、内容的专业性亟待优化更新等诸多问题,黄建伟副教授及其团队以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为宗旨启动教学、科研活动。通过科研带动教学的方式,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研讨,积极参加行业前沿论坛,持续关注产业技术发展,及时将诸多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吸纳到课堂,将教与学的宝贵经验凝练充实到教材中,丰富教材内容的同时,实现了教材内容与行业、专业的契合发展。教材于2007年首次出版至今,共发行六版,累计印刷28次,20多万册。

黄建伟副教授领衔团队在教材新形态建设上不断创新。内容组织上强调产教融合,带教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收集素材、总结经验;对标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广泛采纳了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部门规章以及岗位技能要求;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按实际生产服务流程展开内容介绍。编写形式上,采用“项目-任务”方式,内容呈现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有丰富的互动性数字资源,通过参与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自测、教学微视频和延伸阅读等互动,有效推进了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教材数字化改造。

黄建伟副教授及团队,以身立教、勤于钻研,长期俯身于教学实践与教材研修,《民航地勤服务(第5版)》教材内容体系越来越成熟,获得了诸多院校师生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彰显了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使命担当。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